这两天思考了爱好与工作的关系,只当写写流水账

毫无疑问,一切与科技相关的事物都是鄙人的爱好所在,在通过自学从“技术宅”转变为一个“数字世界构建者”的过程中,我选择了相对容易的软件开发工作。
在自学编程的这些年来,花了很多时间、走过了各种弯路、仅靠着年轻人的一腔热血,自顾自的啃着一篇又一篇博客、文档、教程。
不成体系,但也较为顺利的、通过持续不断的自学,从“艺术学学士”成为了一名全职程序员。

成为程序员后,我遇到的第一个困难,不是如何向更健全的知识体系进发,而是当爱好成为工作后,激情不断的消磨使人沮丧,让我对“把爱好变成工作”这件事产生了疑问。

原本充满激情的事情,加上了Deadline,加上了上司给自己的、而不是自我驱动的既定目标。
有时,目标与自己的预想冲突;在实现的过程中,又存在许多妥协。
过去一个人做的事,变成了团队协作的事,沟通成本的陡增使自己的脚步变得缓慢,花在协作的时间上越来越多。

个人影响环境的能力十分有限,除了自己的行动力和领导力以外,更多的会受上司以及整个团队的氛围、风格影响。
所以,即使自己仍然有着动力和激情去做出一些改变、尝试去改善环境,也难免会因为落差感,感到无力与悲伤。
刚毕业的年轻人,只能学着不再年轻。

“世界下沉,我也下沉。”

世界的花样繁多,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。
你饱含热情的创造,其他人并不理解,只当是门工具。

有人说,这可以用马斯洛七层需求来解释:
你将手中的工作,看作创造,当作自我实现需求的来源
但难免会遇到其他人,将工作当作生存需求的来源

天差地别。
但你无法错怪任何人,因为根本就不存在对错。
唯有苦闷与落差与自己为伴,理想主义与头痛并存。

“不完美的我有着完美的理想主义,只有头痛来的最真实。”

因为并不相通,自己所想和他人所期待的不一样,便理所当然。
因为是自己所热爱的,才需要花更多时间去适应,去分割“自我满足”和“满足他人”。
最后找到自洽的行动纲领,与矛盾相伴,与自己和解。